2025年4月13日,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2024-2025"挑战杯"材料设计大赛决赛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304室隆重举行,大赛由“挑战杯”四川大学 2024-2025年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节组委会、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以及四川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协会共同主办,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四川大学金相研究协会、四川大学先进无机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协会以及四川大学新能源材料应用协会共同承担。
此次大赛特别邀请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雪飞教授、王晓鹏研究员、翟计划老师、余鹏飞老师组成专业评审团,与10支从初赛突围的优秀团队共同开启材料科学的创新盛宴。
一、赛事启幕:青春舞台点亮创新之火
下午 14 时,决赛在激昂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主持人首先向全场介绍到场评委与嘉宾,四位评委在诸多前沿材料领域深耕多年,兼具学术高度与产业视野,其专业评审将为赛事质量保驾护航。
图 1 主持人讲解
二、评委致辞:寄望青年勇担材料使命
在主持人详细讲解完比赛规则后,黄雪飞教授代表评委团进行大赛致辞。黄雪飞教授着重强调,本科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承,更核心的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他指出,材料设计大赛作为重要实践平台,能够让同学们接触学科前沿及社会关键技术需求,通过创新实验与实践活动,对接"互联网+" "挑战杯"等高级别赛事,为未来科研、深造以及参与高水平竞赛奠定基础。黄教授特别提到,赛事对学生的价值不止于专业能力提升,更包括团队协作精神的磨砺,以及商业实践思维的培养。他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机会,在本科阶段充分锻炼自我,积累经验,不仅为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更为未来科研道路或职业发展筑牢根基,期许大家以赛促学,在创新实践中收获成长。
三、答辩交锋:创新方案与专业思辨的双重考验
决赛队伍认真准备的创意科研项目纷纷亮相,充分展现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活力。
斩获一等奖的四喜材子队,研发高耐久超疏水阻燃多功能涂层,解决传统防护涂层弊端,在多领域应用前景广。
材料无极限队和不要指望我们队荣获二等奖。材料无极限队针对能源领域贵金属催化剂问题,制备金属酞菁衍生高共轭二维金属有机聚合物材料,经测试,PFePc共轭聚合物性能优异,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应用前景良好;不要指望我们队鉴于心脏疾病监测需求,在锌-氧-硫系基质中掺杂制备力致发光材料,实现无外部电源的脉搏力光子解码,为心脏健康监测提供新方案。
立大功的汪汪队、从容应队、南禺寻竹队获得三等奖。立大功的汪汪队设计的铁基单原子催化剂,通过独特配位结构提升ORR催化与锌空气电池性能;从容应队构建PET水解物处理//CO₂RR双功能光电催化系统,实现废塑料和二氧化碳转化,兼具环保与经济优势;南禺寻竹队研发的LOM基铱催化剂,经水热重构提升活性和稳定性,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前景良好。这些成果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此外,其他队伍也成果斐然。如第四组柔触未来队,针对传统水凝胶机械性能差、传感器灵敏度与线性范围矛盾等问题,将MXene加入水凝胶,并设计“类金字塔”微结构。简单配队、竹梦队等队伍也展示了创新成果,如制备便携式净水装置、以竹炭为电极材料的锌碘电池等,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新思路。
图 2 学生现场答辩
每组队伍精彩答辩之后,评委和各个项目团队针对项目的原理、性能表现以及应用前景等关键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评委们对各项目的创新点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助力相关科研项目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评委点睛:专业视角下的科研思辨与未来指引
每组选手答辩结束后,评委立即打分,在最后一组同学结束答辩后,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分数计算与排名,决出本次决赛的获奖小组并现场颁奖。随后大赛邀请到王晓鹏研究员,为本次比赛进行总结。
王晓鹏研究员客观评价了参赛同学的表现,指出同学们在科技创新中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素养,部分同学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析极为深入。他提及国外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展现出强大的实践能力,如国外大三学生自主搭建三层结构并制作无人机用于考试。由此鼓励本校同学,一方面要夯实材料学科基础,将材料相关研究做深、做广、做强;另一方面,在研究中要有广阔的市场视野。王老师强调,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深切感受到大家思维活跃、见解深刻,希望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虽年纪尚轻,但已然十分优秀。他鼓励同学们在材料应用方向继续深耕,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相信大家未来定能在材料领域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
五、赛事价值:创新育人成效显著
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历时两个月,吸引全校31支团队报名,累计收到三十余份创意方案,涵盖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结构材料等前沿领域。通过初赛盲审、复赛路演、决赛答辩的三级选拔机制,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搭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全链条培养平台。正如赛事负责人在总结中所言:"每一份作品都是材料人匠心的缩影,大赛始终致力于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培育敢闯会创的时代新人。"
图 3 评委与工作人员、比赛选手集体合影
随着主持人宣布比赛圆满结束,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场汇聚智慧与创新的材料盛宴,不仅展现了川大学子的科研风采,更吹响了向材料科学前沿进军的号角。期待在未来的学术征途中,更多"材料新星"从这里升起,为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