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赛铜奖!吴朝玲教授及团队创新创业的背后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

国赛铜奖!吴朝玲教授及团队创新创业的背后


日前,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朝玲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以“高安全低压固态储氢合金及储氢系统”的产业赛道参赛命题荣获国家级铜奖。2021年12月6日下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我们有幸对吴朝玲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据了解,吴朝玲教授研究固态储氢技术是从2000年博士阶段开始的。最早研究的储氢材料是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2004年博士毕业后,她开始研究钒钛铬铁四元合金体系的气固储氢材料。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吴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气固储氢技术。

师生联手拿下大奖

吴教授及其团队参加此次互联网+比赛始于师生的不谋而合。“互联网+最早并不是由老师驱动,而是由我的学生提出来的。”吴教授说,创新班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位出身化工专业的同学,这位同学一年级时就跟随一个团队参加互联网+项目,受到很多启发。后来他了解到吴教授带领的项目,认为这很有前景。就这样师生不谋而合,一起申请了大创项目,参加了互联网+竞赛,获得了省银奖,第二年又拿到了师生共创组国家级铜奖,在今年拿到了产业赛道国家级铜奖。

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材料研究的过程艰辛且漫长,绝非一蹴而就。吴教授从事固态储氢技术多年,在众多研究成果背后也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每当遇到困难,吴教授总是很乐观。

她表示,困难肯定是多的,但解决困难的方法也是多的。她举了“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这个2014年的奖项作为例子。“一个水解制氢的材料体系,对于用什么水作为反应剂是值得考究的。很多材料体系不可以使用在野外随机取得的水源,但是我的体系就是想用的,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要开发野外水质都可以用的材料。”吴教授说,我的研究生组织了队伍,去攻克这个问题。此项目影响很大,意义深远。

比赛中趣事多

除了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吴教授也向我们分享了一些趣事,其中既有同学发现的一些新的科学现象,也有同学们的情绪变化,更多的是关于同学们的收获与成长。

吴教授带的第一届硕士生中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刚进校时,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每一次汇报工作都要被批评,每次吴老师都耐心地跟他讲解怎样去表述,怎样才能让大家理解,更容易融入。经过三年的学习与锻炼,他的能力、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到了毕业的那一天,他的论文答辩获得了满堂彩。

还有去年刚毕业的一个同学,刚进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我们课题组的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是不是收入很低呀?听说只有几千块钱一个月。吴教授告诉他,等你毕业的时候再来问我这个问题。吴教授笑着告诉我们:“他刚刚毕业一年多,现在的年薪比我都高。”

吴教授向同学介绍比赛趣事

两点建议

吴教授对未来想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同学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要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种比赛是一个很消磨人的过程,研究中可能就会不断经历挫败、成功、挫败,可能经过十轮二十轮,甚至是上百轮才能达到目标。

第二是要有强大的心理。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同学,他会患得患失,容易放弃。

吴教授真诚地说:“对所有同学,包括研究生,我都是跟他们这样讲的,你要有兴趣,要有这个耐心。加入我们后,老师会以最大的耐心与热情来推动你前进。老师是不给你设定目标的,学生自身的提高就是创新创业培训的目的。”

吴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实验室


公告栏 2019年四川大学“中国核动力”奖学金拟推荐名单[详细]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28-85416050 传真:86-28-85416050
邮编:610064 地址:四川大学第一理科楼附三楼